9月2日,吉林日报刊发了我校副校长张越杰署名文章《为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为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张越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吉林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我们要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并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贡献吉林力量。
发挥优势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实现目标任务的有效途径。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和输出大省,也是农业科教大省,拥有众多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历史上吉林省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作出过重要贡献,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定,到“十四五”末期,全省粮食总产量将提高到800亿斤,我省粮食生产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这个优势和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保住底线,稳定供给。“仓廪实、天下安”,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要通过耕地保护性补贴等方式调动耕地保护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要始终坚持粮食安全底线,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核心区。中国有14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保障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在粮食主产区、根本在耕地。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口粮生产。
保护耕地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基础。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是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带”和优质稻米大豆产区,农业资源禀赋适合粮食生产,但也是中国耕地“贫血”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强化黑土地保护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保护好黑土地,需要创新思维。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黑土地保护,不仅需要以粮食安全为目标,实现对黑土地的有效保护利用,还需要历史地系统地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兼顾粮食安全与保护利用黑土地资源需要调动政府、科技、农民和社会各界力量,要用科技力量为保护黑土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插上一双金翅膀,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保护好黑土地,需要发挥经营主体积极性。当前,吉林省黑土地耕作经营还是以农户为主,需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保护政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在激励农户种粮积极性上来。转变农户传统粗放经营模式,要有目标有标准,做好统筹规划,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积极探索经济适用、技术可行、农户愿意接受又不危害国家粮食安全的黑土地保护模式。保护好黑土地,需要强化社会基层组织作用,助力率先实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需要依靠党委政府支持和发挥科技力量,持续改善黑土地质量,转变一家一户小规模粗放经营模式,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带动作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以真正实现“藏粮于地”的战略目标。
科技创新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弱项补短板,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以科教兴农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利用农业科教优势不断引领农业变革,通过构建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应用,推动吉林农业由“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广种薄收”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模式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粮丰廪实。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农业资源整合、突出重点、全程服务,注重发挥现代粮食产业技术集成创新,突出了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先后跃上了500亿斤、600亿斤和700亿斤三个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关键在科技。这就需要继续充分发挥众多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优势,积极探索“科教+基地+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种粮大户)”新模式,并结合新农科建设,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新型职业农民,让广大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保障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品种质量不断提高,以真正实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凸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善于作为,充分发挥吉林农业资源和科教优势,为补齐全面小康的“三农”领域短板,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2009/02/content_10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