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1223 吉林日报 农科之花绽放铜矿之国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1

12月23日,吉林日报以《农科之花绽放铜矿之国——吉林农业大学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纪实》为题,对我校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建设进行了采访报道。

农科之花绽放铜矿之国

——吉林农业大学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张力军

∗阅读提示∗

在本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希望同非方一道,在传统农业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中非农业合作链条,提升非洲农业发展水平,惠及更多非洲民众,为非洲实现粮食本地化生产,乃至实现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今天我们奉献给大家的,就是一个为此作出贡献的故事。

在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秦贵信办公室的书架里,摆放着一座小小的铜雕,那是一幅非洲地图,这让我想起秦校长的另一个身份——吉林农大“援非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他告诉我,这是他从非洲带回来的纪念品。在我看来,这小小的铜雕,正是中非友谊的见证,也是数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在赞比亚援建项目的见证。

写在非洲大地上的论文

辽阔的草原、丰富的矿产、美丽的三角梅——地处非洲中南部的高原国家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绵长的坦赞铁路诉说着中赞两国近50年的传统友谊,伴随着双方经济不断发展,两国双边友好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在这个号称铜矿之国的国家里6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有占国土面积57%的土地适宜农业生产。但由于原始的生产模式和落后的基础设施,赞比亚被开发用于粮食作物生产的土地还不到可耕作土地的6%。然而,这一状况在近几年,正因为一项中国援建项目的实施而得到了质的转变。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的城郊,一座青瓦白墙、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2011年竣工的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而它的建设者,正是我国首批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实施单位中唯一一所地方农业院校,位于遥远的中国东北,成长于白山松水间的吉林省省属重点高校——吉林农业大学。走出黑土地、踏出国门的吉林农大人,手握“农业科技之笔”在非洲大地上撰写着自己的论文。

在国外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为了使中心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农大人背起采样箱一脚踏入一眼望不到边的“草海”中,经过三次实地考察和土壤样本分析,最终把赞比亚大学所属的一块120公顷的条件比较理想的可耕地确定为该项目的建设用地。之后,他们又确定了设计单位、承建单位,并解决了建材、设备入境的关税等问题。从2009年11月7日奠基,到2011年6月17日土建工程竣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的第一步走得扎实而坚定。

截至2012年底,中心已拥有1484平方米办公培训楼1栋,755平方米农具棚1个,528平方米物资库1个,308平方米学员宿舍1栋,3000平方米晾晒场1处,各种附属设施11处;各类试验仪器设备130台套,农业机械与维修设备50台件,中小农具500余套。

播在人们心中的种子

2011年11月16日和25日,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周欲晓与赞比亚教育部部长约翰·皮瑞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正式签署了《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交接证书》,这也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了技术合作阶段。在为期三年的技术合作期内,示范中心项目仍由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中方唯一代表负责组织实施,并全力做好中国和赞比亚政府之间签订的农业教学、科研研究、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等工作。

“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把咱们全国的,尤其是海南的南方玉米种子,还有小麦及大豆种子,全部拿过去进行试种。拿玉米来说,我们就筛选过上百个品种。但在大面积种植时,我们选用了筛选出的当地品种,一个是考虑产量保障,一个是让当地人看到农业现代化种植的效果。”吉林农业大学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吕文发解释说。

在技术合作期间,吉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突出中心特色,在全校范围内选用7名有技术专长的专家、教师常驻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全面有序地开展示范推广及人员培训工作。2012年完成了50公顷玉米、50公顷小麦和35公顷大豆的土地整地、播种施肥、药剂除草、喷灌以及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种植及玉米、小麦和大豆新品种及新技术试验工作。除了大田作物的种植,中心还结合当地需求,开展了食用菌、蔬菜的培育和种植。

“食用菌种植一开始是不包含在项目内的,是学校老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来赞比亚考察期间发现当地人喜欢吃蘑菇,但当地只有一种蘑菇,后来李院士就建议中心搞食用菌的培育和种植,引进了金针菇、平菇等三十多个蘑菇品种,现在中心的蘑菇已经打进了他们的超市,很受当地人欢迎。”提起当地人对蘑菇的喜爱,在中心负责食用菌研究和培训的李晓老师高兴地说。

为此,他们建成了200平方米食用菌大棚一栋,目前已生产各类菌原种3000余瓶,生产平茹、鸡腿菇、榆黄蘑等4000余袋,并进行了灵芝的栽培试验。一年内,中心举办了8期食用菌、大豆栽培技术及农机技术培训班。为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走进赞比亚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目前该公司的食用菌产业初见成效。中心还完善了3000平方米蔬菜种植示范园,在开展培训、示范、推广的同时,赞大蔬菜学专业研究生在蔬菜示范园从事研究工作提高了双方合作水平。目前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在赞比亚全国5个地区推广玉米、大豆种植技术,拥有玉米种植示范户20余户,大豆种植示范户20余户,玉米产量已经增长3至4倍,大豆增产更是达到了原有产量的5倍。

提到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当地发挥的作用,在中心参加培训的伊利莎白·穆勒贝拉高兴地说:“目前因为新的农业技术的农业,赞比亚农业面貌不断改观,譬如说畜牧业养殖、蘑菇种植,新种子培育和灌溉系统建设对我们而言都是新事物,大多数农民渴望来到中心学习,这可以帮助我们赞比亚实现传统种植向技术型转变。”

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

金秋正是收获时,然而农业上的收

获绝不是援建工作的全部,更大的收获在于——

一种精神。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中赞合作搭建了新平台,促进了中赞友谊的进一步发展。援赞中心为实现吉林农业“走出去”探索了一条新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吉林农业大学援外人员以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严格遵守外事纪律,积极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大局为先的援外精神,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

一种模式。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启了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新模式,是学校主动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尝试,对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国际级平台上开展产学研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农大党委书记席岫峰告诉我们,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以示范中心为依托,努力为中赞两国经济建设培养和储备外向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为吉林省“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智力支撑,中心将在农业科技及教育领域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赞比亚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并最终消除贫困作出应有贡献。

一个典范。代表吉林省政府负责中国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工作的省商务厅厅长丛红霞说,我省代表国家承担中国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在技术合作期间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高度评价,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南南合作的典范,这是自200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吉林农业大学努力工作的结果,它实现了中国政府对赞比亚的庄严承诺,也兑现了省政府对商务部的承诺,树立了大国形象,服务了整体外交,必将成为中赞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典范和中赞两国人民友谊的新标志,成为吉林省与赞比亚在农业科技教育与经贸等领域友好合作的桥头堡。

媒体农大 更多>>
前郭县举办朝天椒种植技术专业培训班 [2024/04/03]
16500个岗位!吉林省高校服务大农业产业... [2024/04/03]
【好消息】首进全球前1%!这所省属高校... [2024/04/03]
农技专家送技助春耕——吉林省科技助力... [2024/04/03]
资料下载 更多>>
吉林农业大学二级单位新媒体备案登记表... [2024/03/06]
吉林农业大学新媒体管理办法 [2023/03/10]
吉林农业大学各二级单位新媒体平台运营... [2021/11/24]
吉林农业大学校园户外电子大屏幕使用审批单 [2020/01/03]
规章制度 更多>>
关于修订《吉林农业大学新媒体管理办法... [2024/04/07]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2023/07/18]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 [2022/07/05]
吉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 [2022/07/05]

校内链接  

               版权所有 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