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多年来,他们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为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技术服务、智力支持,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依据省情建平台
长期以来,吉林农大围绕吉林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符合吉林省经济发展优势与特色的科技创新型、产学研结合型、社会服务型科研平台。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他们构建了由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食品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粮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共建科研平台组成的玉米、特产精深加工创新体系,夯实了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在长白山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他们构建了由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实验室、人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个省部级、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组成的长白山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体系,为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上,他们构建了由省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秸秆综合利用吉林省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组成的,集良种繁育、高效种植、政策研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于一体的创新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为推进从牧业大省向牧业强省跨越,他们构建了由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农—博瑞奶牛科技研发中心等5个省部级、校企合作科研平台组成的,集动物营养、饲料开发、质量安全、兽药研发等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生态系统管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省东北农业生物国际科技孵化基地、吉林省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致力推进“三化”统筹、新农村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创新、孵化示范、科学普及、咨询培训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服务领域从单一面向农业产业一个链条向农村社会多维延伸。
学科群对接产业链
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新闻,那就是:2015年,吉林农大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这是对他们坚持学科群对接产业链,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最高奖励。
让我们看一看他们的成果吧。
——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示范领域,他们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研究及示范推广,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关于玉米、粳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品种培育推广项目50余项。为吉林省粮食生产跨上700亿斤台阶作出了贡献。
——在动物优良品种(系)选育与健康养殖领域,他们承担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提高了吉林省肉牛、生猪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领域,承担了国家和省内科技创新项目50余项。大幅度提升玉米深加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吉林省玉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菌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及其团队成员承担项目60余项,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建设了2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菇农3万余户,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60亿元。
——在人参等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培育并审定5个人参新品种,也是我国最早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人参品种,推动了人参生产的良种化,良种丰产性和抗寒性超过了韩国人参品种。作为吉林省产业发展主推技术的人参规范化栽培技术,连续多年被宣传推广,大面积单产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此外,还在农业生物技术、小浆果研究开发、产品安全与检测、数字化农业生产、园艺设施设计及蔬菜高效生产等方面也颇具优势。
就地转化结硕果
有一个数字绝对令人惊艳:近年来,吉林农大推广的技术成果累计增收150亿元以上。
他们依托项目建立试验示范区(基地)100个,中试线7条,生产线6条,示范推广面积3500余万亩,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9亿元,产值达9.5亿元。以赤眼蜂防螟项目为例,年承担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达1200万亩,占全省防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防治效果为72.97%,平均挽回粮食损失率达8.065%,按照吉林省玉米平均产量550公斤/亩计算,平均每亩挽回玉米损失44.36公斤,年挽回损失超过12亿元。
为了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他们结合建设生态省东、中、西、东中部4个生态经济区发展目标,重点与省内各市(州)、县(市)政府、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省内形成了校县合作的“安图模式”,拓展了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扶持了30余家大型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累计为地方、企业输送万余名优秀人才。
他们依托不同生态区域先后在全省东中西部建立了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区、星火专家大院、教学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做到以基地为核心,科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探索了“专家团队+示范基地+农技推广员+企业+农户”等科技服务模式,形成了中部松辽平原粮畜加工型、西部松嫩平原粮经牧型、东部山区半山区林特药型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示范推广服务网络。以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为例,在汪清、蛟河等8个市(县)建立了推广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累计创经济效益达25亿元。
产学研结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让吉林农大的师生把论文写在了吉林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