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立意高远的重要论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纵观我国改革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一、突出问题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锐意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通过改革开放不断破解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走出了一条适应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意愿、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道路。当前,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敢于直面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正视问题,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能力问题。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中国步步向前发展的伟大实践。
要科学分析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遇到更多的问题和风险。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能不能科学分析问题、善不善于“解剖麻雀”,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有效推进的一个前提。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解剖,要挖得深、剥得细、辩得明,由浅到深,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指出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充分剖析依附于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找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症结,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也才能对症下药。
要善于解决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是破解矛盾的着力点。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就是要敢于向问题动刀,啃硬骨头、过深水区。我们正是迎难而上,站在高起点,进行整体性考虑和系统性设计,破难题、固基础、谋长远,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得以强力推进;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从行政体制到经济体制,从社会管理体制到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涉及医疗体制、就业制度改革,改革之“全”之“深”,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正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和不断破解矛盾的前进中,我们的事业一步步发展,我们的国家一天天昌盛。
[责任编辑:孙宗鹤]